咬一口季节的换季符(刘慧)

发布时间:2025-08-11 19:26:54   信息来源: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南昌南管理中心   浏览次数:
     风,悄悄转了向。

清晨那丝不易察觉的干爽,是立秋递来的第一张名片。日历上,“立秋”二字落得郑重,但窗外蝉鸣鼓噪,“秋老虎”依然盘踞正午——秋天,真的“立”住了吗?古人的智慧在细微处:“凉风至”。这非惊雷,而是天地间一声需要侧耳倾听的轻叹。

真正的立秋仪式,在舌尖上演。“啃秋,咬暑”,西瓜是当仁不让的主角。选一只纹路清晰的沙瓤瓜,刀落“咔嚓”,红瓤黑籽,汁水迸溅。一家人围坐,埋头啃下去。清甜的汁液冲刷着夏末的燥热,这酣畅的“啃咬”,是告别酷暑的仪式,也是迎接秋日、预防“秋燥”的朴素智慧。

“啃”的,是风物,也是时光。 江南水灵的秋桃,北方饱满的玉米棒子,地域不同,啃食的主角各异,但对时令的珍惜、用味蕾感知季节流转的心意却相通。这小小的动作,是平凡日子里的郑重其事。

啃着瓜,听着窗外蝉鸣似乎添了一丝清越(古人谓之“寒蝉鸣”),才恍觉节气已悄然挪移。立秋,像个狡黠的信使。它名义上宣告秋至,实则送来一张金色的预告。暑热未消,绿意仍浓,但万物奔放的“长”势已悄悄收敛,预备转向沉淀与收获的“藏”。敏感的梧桐,或许正落下第一片知秋的叶。

立秋为何? 它是舌尖一场热闹的“咬”,是天地间一次无声的换防。在“秋老虎”的余威里,且细心捕捉那缕凉风,郑重啃一口当季的馈赠咽下夏的甜,等待秋的实。 季节的轮转,就在这一咬一嚼间,完成了微妙的交接。信息分中心

上一篇:《收费站安全七字歌》外六章
下一篇:最后一页